隨著一道道指令發出,焊接“機器人”手臂有節奏地翩翩起舞,時而上上下下、時而左左右右。2月18日,記者在祁南礦機廠維修車間看到的一幕。
加班加點地加快3臺焊接“機器人”調試,是春節期間祁南礦機電科主管技術員、中級業務主管邵鶴輝和工友的唯一工作。

“過去,3個人的活;現在,1個人操作它們就能完成。”說起焊接“機器人”的優點,邵鶴輝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它們不僅焊接質量可靠穩定,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職工勞動強度,同時還能減少職工接觸焊接輻射和煙塵,大大降低職業病的發生。”
邵鶴輝介紹,焊接“機器人”調試工作目前已進入尾聲,2月底可正式投入到溜槽修復焊接中。
近年來,祁南礦通過政策激勵引導,加大投入推動修舊加工設備升級,修舊加工挖潛文章有聲有色。2021年以來,修舊加工產值每年增幅都在15%以上。
祁南礦緊緊圍繞淮北礦業集團2024年“兩會”提出的修理費用控制目標,深挖回收復用、修舊利廢內潛,明確提出自修加工產值再上新臺階目標。
隨著去年機廠提標整治,全自動清洗機、多功能液壓機、噴漆房等先進設備陸續投入,修舊加工種類已由簡易鏈板機維修擴展至井下運輸設備。該礦機電科初級技能主管陳亮信心滿滿地說:“任務已經明確,隨著3臺焊接‘機器人’的投入,我們30多人有信心完成全年修舊加工任務。”

為進一步鼓勵全礦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到礦井修舊加工挖潛中,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對“物資管理辦法”“內部市場化實施細則”等政策進行完善,對內部市場化單價,回收復用、修舊利廢等“五項清單”,以及質量驗收等內容進行進一步細化、量化。該礦經營管控部部長周游介紹:“目的就是讓‘應收必收、應收盡收’‘能自修不內修、能內修不外修’‘誰回收、誰受益’等思想理念,在祁南礦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審核:陳勝朋 責編:王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