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藍皮書)。《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2)》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組織國內油氣國企研究部門、專業高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等機構知名專家學者撰寫,中國社會學院研究生院原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藍皮書闡述了全球能源局勢與發展概況,梳理并分析了2021年世界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各個能源行業的發展情況、市場走向以及未來趨勢,聚焦中國和世界能源行業的熱點話題,包括“雙碳”目標下中國煤炭剛性需求影響因素及趨勢、未來利用方向及市場化改革、中國全社會用電量變化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世界鋰市場的發展狀況等,還對綠色金融與能源投資、數字治理下中國的電力安全供應體系、干熱巖與可燃冰的勘探開發、儲能技術、中國城市能源綠色利用與碳排放達峰指數等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2030年前,中國煤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峰
2022年,煤市場將繼續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相平衡、煤炭中長期合同對發電供熱企業全覆蓋,以及主管部門對現貨市場調控的影響,煤炭供應將持續增加,用煤需求季節性波動增大,煤炭市場趨向供需平衡,煤價運行相對平穩。但是,季節性、區域性供求緊張關系仍然存在。在能源結構轉型背景之下,火電的托底作用、煤炭的“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煤炭市場在中長期可能會處于緊平衡狀態,煤炭行業將在“變”中行穩致遠。藍皮書預計,2025年前,中國煤電仍為電力結構的主力,預計“十四五”期間,行業用煤需求將增長約2.4%。用煤需求季節性波動強度進一步提升,電力安全仍將高度依賴電力燃料供應。預計2025年,62%以上高峰負荷仍需煤電承擔。隨著儲能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核能等加快發展,2026~2030年,中國煤電裝機容量或將達峰,預計電力行業用煤需求在2030年為24.5億~25.3億噸。從發揮兜底和調節性作用的角度預測煤電發電量,“十五五”期間,全國煤電裝機容量將新增0.3億千瓦,并將在2030年達峰,達到12.6億千瓦。從保障作用角度看,煤電發電量仍然占總發電量的近一半,煤電在電力保供中的重要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
2022年煤炭價格將逐步回歸合理區間
藍皮書指出,2022年煤炭價格將逐步回歸合理區間,煤炭市場將呈現以下特征。首先國際煤價或呈“前高后平”走勢。中國在世界煤炭貿易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環境的變化,都會給全球煤炭貿易帶來不可小覷的影響。當其與供應中斷相疊加時,這種波動性會被放大。中國的煤炭市場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全球的煤炭價格,因此,全球煤炭價格變化的關鍵是中國煤炭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保供穩價政策的實施情況。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第二年,也是我國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的次年。動力煤市場將繼續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相平衡、煤炭中長期合同對發電供熱企業全覆蓋,以及主管部門對現貨市場進行調控的影響,預計在新的一年里,在政策的支持下,國內煤炭供應將穩定增加,煤炭市場趨向供需平衡,煤價運行相對平穩。但是,受各種因素影響,季節性、區域性供求關系緊張的情況仍然存在。當前,在能源結構轉型背景之下,火電的托底和煤炭的“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政府出臺一系列措施引導煤價回歸合理水平,2022年,電煤中長期合同將執行新的長效定價機制,動力煤價格將在合理區間運行,煤炭行業必將在“變”中行穩致遠。